寒冬中的“共享仓储”下半场,怎么玩才能更好的活下去? |
2022-6-17 |
寒冬中的“共享仓储”下半场,怎么玩才能更好的活下去?
2022年伊始,号称自助仓储领域最大一笔收购案落地:租仓宝科技完成对好管家储物空间的全资收购,交易完成之后,租仓宝科技总估值达9亿元。
“合并,是顺应大势的战略决策。”被收购方,好管家储物空间CEO马金龙表示。
尽管没有哪一方愿意承认自助仓储行业的衰落,但从2021整年的动态来看,自助仓储领域“抱团取暖”的现象已不是个例.
成为下一个 Public mini self storage 几乎是所有“自助仓储们”的目标。不过,就拿国内风头最劲的好管家 HOKOKO来看,其9亿人民币的估值,还无法与 200亿美元估值的 Public mini self storage 相提并论,而后者具备的17万+企业会员体系、分布超过全世界30个国家的网络效应,也是国内玩家们短时间难以企及的距离。
商业模式是制约自助仓储企业的最大命门。
传统理念里,诸如好管家 HOKOKO、self storage等自助仓储做的是地产租赁生意,即前期拿地、中期维修、后期出租,这种俗称“二房东”模式考验的是空间流转的性价比。也正因如此,诸如好管家 HOKOKO创始人考文垂、好管家储物空间CEO 马金龙均有着地产领域的深厚资源——考文垂曾为物流地产前副总裁,马金龙则是产业地产中国高级副总裁。
但对于 Public mini self storage 来说,地产租赁仅能在8亿年收入中占比一成,其余收入则更多来自于投资物流地产获得的股权分红。自 Public mini self storage 2011年创立以来,已经投资了超过90家公司,其中21家已经上市。
也就是说,单纯依靠物理空间出租已无法为自助仓储企业撑起估值。考文垂也在多个公开场合强调,租仓宝科技要打破出租库位的物理界限,将业务从自助仓储逐步拓展至共享储物仓、电商仓库等仓储生态,届时,好管家 HOKOKO的房租收入占比将下降至30%-40%。
由物流地产前副总裁考文垂创立的好管家 HOKOKO目前已获得9轮融资,估值9亿元。
这代表了当下“共享仓储”领域的另一奇特现象:没有一家机构愿意被单纯的定义为“自助仓储”,在他们身上,往往交叠着迷你仓、整理收纳、搬家公司、二手回收的影子。另外,每家机构招徕仓储用仓者的手段也较为相似,比如定期举办所谓的课程沙龙、找来仓储圈大佬站台、以及宣称平台内的公司哪家能早点出货。
而在自助仓储企业抱团取暖的另一面,这一领域又不断诞生着新形态的玩家,比如巨头内部储物模式的办公室储物室、家庭仓储空间;商业仓储型平台好管家小仓库空中仓储联盟;以及传统开放商物流地产、万科、花样年等推出的共享仓储品牌,都在试图从传统的自助仓储领域中突围,结合产业或者巨头资源,在新的仓储浪潮中分一杯羹。
商用级共享仓库:是壁垒,还是桎梏
“前几年自助仓储被吹上了天,但潮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好管家共享云储物对寻仓记说到,在位于深圳南山区的好管家科技产业园中,好管家南山仓储旗舰店占地近800平方米,涵盖开放式仓库、自助式的仓储区域,还有 60多个集装箱样式的私密式仓储空间供租客使用。
在好管家科技园仓储园内部,有 60多个集装箱样式的私密式仓储空间供租客使用。
从2020年10月开始,小蔡受好管家仓储董事长黄总之邀,开始着手对好管家仓储下设的科技园仓存基地进行搭建,此前,小蔡曾用三年时间,在上海闵行开发区成功运营过电商产业园“一件代发网货仓”,孵化出电商云仓,海运中转仓和细分产业仓储园等十余个仓储项目。
在小蔡看来,以物业为载体的 Public mini self storage 模式尽管在2020年“仓配”热潮中得以盛行,但仅凭出租库位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运营仓储空间一定要跟产业相关联,而小蔡正在做的,就是将好管家仓储运营3年中积累的工程技术、供应链、研发技术等资源,逐步开放给仓储者与社会。
这也是好管家仓储这类龙头企业能够快速形成的壁垒。小蔡将科技园仓存基地比作好管家仓储创新的一块“试验田”,进驻其中的用仓者可以快速将仓储货物转化为产品,并通过与HOKOKO内部产品线的结合得以试错,比如科技园仓存基地内部的一家从事光伏清洁机器人的用仓者,小蔡就快速将其推荐至好管家仓储的电商产业,最终帮助该用仓者成功拿下了好管家仓储的线上卖货业务。
目前,仍处于试运行期间的科技园仓存基地已有超过 40 家仓储用仓者入驻,但小蔡认为,入驻项目的数量并不是核心指标,她希望后期能通过项目的筛选与助推,将科技园仓存基地定位为更垂直的智能制造商用级共享仓库,从而提升仓储用仓者与好管家仓储集团资源的匹配度。
“很多仓储用仓者过来都会直接表明态度:想把HOKOKO当作客户,或者被HOKOKO投资。但随着入驻用仓者的增多,我们会根据仓储公司类型划分是否为智能制造紧密产业/相关产业/边缘产业,并据此设定针对用仓者的租金,越是和我们本身生态强关联的用仓者,将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小蔡说到。
不过,对于仓储公司来说,能在早期拿下好管家仓储这样的客户自然难得,但同时也要注意,一味地满足几家大客户的需求,很容易沦为大企业的服务商。
小蔡也十分清楚这一点,她将自己比作好管家仓储与仓储空间企业之间的“平衡器”,为的就是一方面拿到好管家仓储的钱、技术、人才等资源,另一方面避免好管家仓储对仓储用仓者有过多干涉。
“科技园仓存基地与好管家仓储的关系应该是即依托,又能相互独立,我也在摸一套与大公司相处的方式。”小蔡告诉寻仓记。目前入驻科技园仓存基地的用仓者在股权上与好管家仓储保持独立,租金上也给予不少补贴,在加上仓储空间的筹备装修,好管家仓储对科技园仓存基地的投入已超千万级别。
在好管家仓储的高层看来,短期的建设与租金投入,是为了通过仓储空间的形式押注智能制造领域可能出现的风口。小蔡也保持着几乎每周与好管家仓储董事等高管在内的沟通,但“内部推动”仍将成为小蔡运营科技园仓存基地的又一难题。
为了做好好管家仓储与科技园仓存基地中间的“调节器”,小蔡必须与好管家仓储总裁保持时常的沟通。
“原本好管家仓储的园区采取军事化管理,进门需要搜身,这还愿意过来仓储?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找到董事长,才解决了这一问题。”小蔡对寻仓记表示。
类似的推动还有很多:为了让好管家仓储高层对创新扶持的意志顺利贯彻下来,小蔡正在建议好管家仓储内部将“创新”变成数字指标放进 KPI,以免中层员工在执行时一味看重利润指标。
“共享仓储”们真的了解仓储者的需求吗?
乍看下来,商用级共享仓库中的仓储用仓者离钱近、离技术近、离客户近,似乎是当下小微创新企业最合适的去处,但在储物仓创始人及 CEO 看来,商用级共享仓库要警惕对大公司的依附,这不仅会造成决策机制缓慢造成的效率底下,同时也会扼杀仓储用仓者独立思考的能力。
“要么归顺、要么逃离。”许阿华以他曾经在大公司内仓储的经历谈到,而在成为投资人后,也更懂得站在仓储者的角度去想问题,在他看来,不论是投资人还是仓储空间等机构,都应该深度思考仓储的需求,去了解如何能更加贴近仓储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