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做好分类,能提高建筑垃圾综合处理能力和再生利用率

2022-2-23

从源头做好分类,能提高建筑垃圾综合处理能力和再生利用率


黄色得裤子


从源头做好建筑垃圾分类能提高建筑垃圾综合处理能力和再生利用率,将组成成分复杂的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转运,能够减少后续建筑垃圾处理费用,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建筑垃圾的源头分类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在大体上进行分流,然后在建筑垃圾大分流的基础上通过其是否可资源化利用进行分类细化。


不同类别的建筑垃圾其组成成分有较大区别,源头分类难易程度不同:例如工程渣土和工程泥浆两类,其组成成分不复杂,源头分类比较容易;但像装修垃圾、工程垃圾、拆除垃圾三类,其组成成分较为复杂,建筑垃圾源头分类工作也更加困难,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建筑垃圾源头分类是实施建筑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统一管理,提高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水平,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基本前提,也是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要求的关键;通过从产生源头对建筑进行分类能更好地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提升建筑垃圾产生现场的安全文明作业,为“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


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将城市建筑垃圾按主要来源进行分类,分为装饰装修垃圾,新建或改建垃圾和各类建、构筑物拆除垃圾3大类,这3大类再细分,共分为9个小类,并明确各类建筑垃圾的主要成分,在施工现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等地设置建筑垃圾临时贮藏点,并采取必要的防尘、防溢等措施,降低环境污染程度。


目前城市建筑垃圾管理体系还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尚未形成关于建筑垃圾的准确预测方法。以统计局关于建筑垃圾相关统计数据为基准,结合开工面积、竣工面积、人口、经验参数等对城市城区的建筑垃圾产量进行校核,最终对城市城区各类建筑垃圾的近、远期产生量进行预测。


城市建筑垃圾主要来源于老旧建筑物拆除、市政工程拆迁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建筑物施工及装饰装修垃圾等方面,约占建筑垃圾总量的75%以上。因此城市建筑垃圾的组成主要为混凝土、渣土、碎砖石、木材、玻璃、废金属、塑料以及有机杂质等。建筑垃圾之间组成成分的差异导致其对环境影响的不同,所以处理方式大不相同,废弃渣土采取现场回用或者直接填埋处理。


拆除垃圾、装修垃圾、施工垃圾因组成成分庞杂,需要运用分拣、破碎、加工利用等方式实现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所以,要建立建筑垃圾分类管控模式,根据不同分类体系,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建筑垃圾采用差异化的收集方式。


根据装修垃圾临时存放场布局要求,对其进行选址和布局,尽可能每个街道最少建设一座临时存放场,并在每个小区建设装修垃圾分类收集点,进行分类回收。将管控区内社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装饰装修垃圾就近运输至临时存放场,并由环卫部门统筹管理。


在施工场地、拆迁场地放置建筑垃圾收集箱,并对收集箱进行编码,对施工、拆除现场产生的木料、塑料、金属、玻璃、布料、石材、砂石料、泡模板、石膏板、隔热隔音玻璃纤维、瓷料、部分生活垃圾等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分类收集的方式不仅能减少垃圾间互相污染,还能为后续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提供便利。


建筑垃圾收运系统要统筹考虑多方面因素(如经济、人居环境、社会群体等)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还涉及交通、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发展等不同方面,因此,研究建筑垃圾收运系统与城市空间发展的联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的规律,要从多学科、多角度分析,对于区域垃圾收运体系研究不同收运模式间的差别,搭建收运模式与各相关要素(收运设施、路线等)间互相联系的桥梁。


建筑垃圾运输车因按规定路线和在限定时段内运输建筑垃圾,运输车应尽可能避免在交通高峰路段行驶,在运输建筑垃圾时不影响交通正常通行。建筑垃圾运输线路要通过多个部门沟通后划定,不按规定线路运输的车辆要给予一定的处置措施。在线路划定时主动避让城市主要道路,在运输时间选择时避开上下班高峰期,并且确保不对城市大型活动的顺利进行产生影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允许白天清运建筑垃圾路段。


确定建筑垃圾收运线路时要避免人流密集区及车流高峰期,将建筑垃圾运输线路分为禁止运输线路、限时运输线路及主要运输线路三类,禁止运输线路不准运输建筑垃圾,限时运输线路线路在工作日7:00—9:00,17:00—19:00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禁止通行,主要运输线路全时段都可运输建筑垃圾。


运输管理平台主要用于建筑垃圾(渣土)运输全过程监督管控,包括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和消纳场的两点一线全天候监督。按照“监管有序、结构科学、覆盖全面”的主要思想,通过对城市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及运输监控设备,对运输车辆进行全程管控,及时发现违规倾倒。


并可以实现违规道路遗撒的追溯,方便有关部门及时查处违法现象,实现多方协同处理,搭建建筑垃圾从产生到终端处置的全程管控平台,为消除道路遗撒、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供技术保障;实现“显示方便直观、数据实时更新、信息互联互通、部门协同治理”的目标,提升城市建筑垃圾运输智慧化监管水平和辅助决策水平。


一是通过建设建筑垃圾收运管理系统,对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实时监控,包括每辆车辆的自身信息、运行轨迹、工作状态等方面,并通过分析车辆运行轨迹,确定违规车辆及建筑垃圾随意堆放的可疑地点。二是对渣土运输车辆运行数据实时监管、违规报警。保证监管系统科学性强、数据精准、反馈及时,对大事件及时处理;对平台进行结构化设计,提供不同的页面对接不同的部门,在平台建设时,确保系统容易操作、界面简洁、标志明显、方便快捷。